壹点调查守护好市民家门口的“BOB半岛健身房”哪些难题需待解?

2024-08-23 19:06:0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编者按:今年8月8日是全国第16个“全民健身日”。近年来,一大批公共体育场所、公益健身器材设施走近济南百姓身边,让市民群众受益,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。

 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服务的进步和完善,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对济南已建成的公共体育场所、公益健身器材设施等展开调查,发现问题、查缺补漏,真正让全民健身事业这件实事做实、好事办好。

  规范有序的管护机制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基础。早在2021年,济南就出台了《济南市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明确三方职责和健身设施管理维护流程。但在具体落实上,难免有“缺位”和“不到位”的情况存在。

  记者调查中发现,当前济南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大致分以下几类:政府拨款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、小区开发商自主建设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。

  根据《济南市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济南市体育局要求各区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成立办事机构,层层签订责任书,明确管护责任。

  按照此《管理办法》,公共健身设施由体育部门、第三方、网格员齐抓共管,一方面是市县体育部门成立公共体育设施管护检查小组,每月随机抽取检查地点,现场检查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和安全使用情况,并及时反馈属地责任单位,督促落实整改。另一方面是第三方公司季度巡检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招标第三方公司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巡检,每季度至少全部巡检一次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,组织维修。

壹点调查守护好市民家门口的“BOB半岛健身房”哪些难题需待解?(图1)

  除此之外就是网格员日常巡查。据了解,每个社区(村居)都配备了网格巡查员,负责辖区健身器材的日常巡查,一旦发现损坏,立即挂牌警示,并通过智慧体育平台上报,杜绝健身设施“带病工作”。

  但真正落实到位并非易事。一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由于基层工作较为繁琐,公共体育设施出现损坏,主要是通过社区居民上报,他们再联系有关部门来维修。还有多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,对《济南市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具体内容并不清楚,认为管理和维修责任并不在社区居委会。

  此外,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称,他们没有专门的健身设施维修养护费,发现设施需要维修,需要上报申请资金支持,“每次不管花多少钱都得打报告申请,待批复后才可以出资维修,过程比较长”。

  据了解,市民如果发现健身器材有毁损,可以随时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报修,工作人员线上审批转办、监督维修、修复反馈。不仅如此,体育设施从申请、审批到建成、验收,也均在“智慧体育平台”完成,市民使用“智慧体育平台”,可以看到设施的安装时间、建设单位等。

  可以说,有了这个平台,相当于每个健身设施都有了“户口”。然而,在实际使用中,体育设施的设备信息在小程序上显示得并不全。

壹点调查守护好市民家门口的“BOB半岛健身房”哪些难题需待解?(图2)

  “二维码报修很复杂,老年人根本弄不了。”济南一小区居民刘先生表示,健身器材使用群体多为中老年人,其中有不少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。一旦有损毁,还是会选择联系街道或者社区居委会进行处理。

  以历下区棋盘小区三区8号楼北广场的一处健身器材二维码为例,记者尝试体验报修流程。注册相关登录信息后,记者找到所在区域的损坏器材,输入需要报修的设备情况、所在小区、联系电话和设备生产厂家等信息即可提交报修信息。但提交后,并没有显示具体维修进度;在小程序内,也无法搜索到该设备负责人联系方式。

  “不知道到底是否上报成功,也不知道何时有人来修。”不少用过小程序的市民称,即便成功扫描二维码报修后,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,对于健身器材管理负责部门、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也是一无所知。

  2011年10月1日GB19272—2011《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》即“新国标”施行后,对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工艺、结构、功能等做出更严格的规定。其中,相较于2003年的老版国标,“新国标”将不同情况下的器材使用寿命2年、4年、6年统一改为8年。按照规定,8年到期后,器材接受单位要主动拆除健身器材。

壹点调查守护好市民家门口的“BOB半岛健身房”哪些难题需待解?(图3)

  在历城区某处口袋公园的健身场所,每天都有不少附近居民在此锻炼。这里的健身器材标识牌上瑜伽图案大全图片,标注着设施功能、锻炼方法和“安全使用年限8年”字样。但下方显示的安装日期为2015年4月,照此推算,这些健身设施已经超期使用。

  据公开报道,济南多地针对健身设施安全隐患、维修维护服务信息等情况,开展过健身器材安全全面排查维护工作,着重解决老旧器材的“超期服役”问题。不过,山东一健身器材生产和维修企业工作人员表示,由于各批次健身器材安装时间不同,安装厂家也不同,难免会存在“漏网之鱼”。

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不少小区、公园、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的健身器材均竖立有一块告示牌,告知市民使用这些健身器材所需要的注意事项。但是,有市民建议,相关部门可以借鉴“河长制”,将每个场所的维护单位及责任人电话公布在告示牌上。

  “当前,不少城市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,一定程度上存在重‘建’轻‘管’的现象。设施建好后,如何管好用好?应当由谁来管理?人员、经费如何落实?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少有研究。”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,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的后半篇文章,才能更好让全民健身意识深入人心,才能让人民幸福指数实现质的飞跃。

  “要打造巡检、报修、维修完整‘闭环’。”王忠武表示,要构建高效协调机制。公共健身器材长期在室外日晒雨淋,很容易生锈或损坏,仅靠更换、新增健身器材“治标不治本”,日常检查维修、维护必不可少,建议拿出专项维修养护资金,并建立健全长期管护机制。同时,相关职能部门应日常派专人加大排查、反馈和督促力度,加强对健身器材的管理,为市民提供安全、舒适的健身环境。

  其次,要健全居见线上、线下两个反馈渠道,王忠武建议搭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,使室外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维护更快、更准、更高效。另一方面,该系统要把责任链条上的工作人员纳入其中瑜伽经,层层落实责任,形成“巡查—上报—审核—派遣—维修—监督”链条,确保管理维护责任落到实处

  公共健身器材该谁管?早在2021年底,国家体育总局、财政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对公共健身器材的属地管理和各方责任作了明确说明。

  《意见》指出,社区居委会、村委会、公园(广场)管理部门、机关、企业事业单位等接收器材的组织和单位,是器材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,负责做好器材接收、安装、验收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。县(市、区)体育主管部门对器材配建、安装、验收、日常管理行使监管和指导职责,明确器材产权、种类数量和管理维护等事项,建立可查询追溯的工作台账。

  去年,淄博市博山区曾面向社会公布区教体局及各镇(街道)群众健身器材管理使用反馈热线。市民如果发现身边的健身器材存在掉漆、生锈、损坏无法使用等问题,可在工作日拨打反馈热线进行反映,区教体局、相关镇办将立即排查整改,这一举措便得到了不少市民的好评。

  早在2016年,南京就开通了24小时免费器材报修、投诉电话,并将该电话号码与市、区体育部门监督电话号码在器材告示牌等显著位置公示,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,确保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完好率100%。

  此外,在江苏南京、无锡等地,还专门设置了健身设施的专业“管家”并建立区、街道、社区、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巡查制度,让家门口的健身圈安全踏实。

搜索